8月23日,上海,2015中超联赛第24轮,上海申花1-2上海上港,申花球迷。东方IC资讯
颜强(资深体育媒体人)
我真不知道中国媒体怎么这么有钱。就连牌桌上的人也承认他们试图让事情看起来很胖。 “但你必须坐在这张桌子上,否则你以后就失去了参加这个游戏的机会。”一位在桌子上心情有些苦涩但又无法离开的“打牌者”说道。
乐视体育据说已经被淘汰,尽管乐视体育准备了10亿元的预算。乐视体育之所以被淘汰,据称是版权方对“信号制作和传输”的专业要求。即使没有了这位近期版权市场最活跃的玩家,桌边人们参与游戏的热情也没有减弱。
各种资本+媒体的组合层出不穷:新浪与阿里巴巴从微博到体育的纵向合作;阿里体育成立不久英超足球经理09,甚至搬走了五星体育的张大中;由中华文化产业基金支持的体育体育傲梁王朝,夺得中国队冠军后,令人期待蜀国;腾讯希望在独占NBA后继续进步;桌上自然还有老板CCTV;此外,万达的资本影子浮现,上海五星体育和广东体育不会完全退出,盈方和欧讯体育也若隐若现。
中超联赛未来赛季的版权竞购势必成为近期业界的热门话题。多年来英超足球经理09,中超联赛的媒体版权只能低价出售。在整个体育市场持续升温的环境下,即使把2014赛季的所有版权收入加起来,也只有五千万元以上,相比2015赛季,不会有太大的增长。上一季。展望2016年,预招标公告告诉大家,没有3亿元保底就不要上桌。
没有人会相信3亿就能拿下中超联赛的媒体版权。一年内价格至少上涨四倍,这是交易者的最低心理预期。几年前,中超联赛有一位总经理。上任时,他说中超应该上市等等。然而,这家伙工作了很短一段时间英超足球经理09,就自己退了班,离开了政府。你可以看到中超的版权价格上涨了多少,所以前景可不是开玩笑的。
六个月前,中国队主场比赛的媒体转播权被以7000万元的高价出售。在此之前,中国队的媒体权就是烂大街的渣滓。
2014年,46号文件将体育定位为国策,2015年春天,足球综合改革方案的发布,给足球运动又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然而,生意毕竟是生意。无论是央视、门户网站还是视频网站,购买中超版权至少都是准商业标准下的操作。过去几个赛季,中超联赛的非独家版权每个赛季都要花费四五百万。 ,即使是门户网站也难以消化。版权价格飙升的背后,当中超联赛作为媒体产品时,发生了多少质变?
短期的答案是否定的。
上座人数稳步上升,俱乐部疯狂加大投入,外籍球星的数量也越来越强大。可以依靠中超联赛的中国国家队,在主场对阵中国香港依然无法取胜。社会上普及和推广足球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但谁都知道,没有十几年的努力,下一代的足球人才从何而来。回到中超联赛本身,亚冠联赛是地区实力对比的标杆。中超联赛依然只有广州恒大支持出场。北京国安小组赛出线堪称奇迹。在中超冠军的争夺中,上海似乎终于有了广州这样的强劲对手,但这一切都发生在2015年。
亲身观看足球比赛的体验是否发生了质的变化?粉丝服务有改善吗?媒体传播质量提高了多少?给予赞助商的待遇是否仍然让他们抱怨?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正面答案。职业联赛面对的主要人群是球迷、媒体和赞助商。自身竞技水平和观赏价值没有明显提升,对三大主体群体的服务也没有明显提升。为什么版权价格要涨五六倍? ?这五六次只是涨价的开始,最终的价格可能会涨得更高。
中超有它的委屈,那就是过去卖得太便宜了。在央视等巨头的打压下,媒体版权收入遭受了太多损失。目前的飙升可能是为了弥补过去的损失。
另一方面,英超、西甲等国际联赛在中国内地媒体版权价格的暴涨,也让中超联赛有信心和理由面对更加市场化的收入增长。这两个理由都有道理。
但未来,靠拍卖赚5亿甚至10亿元的“玩家”,将不得不面对在媒体内容经营上找不到消化版权成本的方法的事实。他们只能依靠万达、阿里巴巴等背后的资本力量,利用媒体+资本。未来维持或获得参与谈判的机会的方法。
成本值得吗?收入与支出无法平衡的企业是好企业吗?正因为未来足球在中国必将繁荣,难道就应该如此躁动和疯狂吗?
过去的中超版权太便宜了,涨价也合理,但翻倍怎么可能合理呢?各方面质量没有明显提升。就因为有钱人来投资足球,价格就会水涨船高。最终,这将是一种困住媒体合作伙伴的短期盈利行为,对整个足球产业生态也无益。
中超联赛与其相关媒体、赞助商关系密切。媒体伙伴都被打脸了,还得装胖。这违反了正常合作的原则。你花这么多钱是为了规划未来吗?
版权是一场媒体永远赢不了的战争,但中超联赛却是一个没有媒体就无法发展的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