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超联赛主要收入数据
自1994年甲A联赛成立以来中超盈利俱乐部2024,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真正的职业化”一直是努力的方向。 11月29日,网易在中国足协的指导和支持下,公布了《2013中超联赛价值报告》和《中国足球职业化指数报告》,用量化的方法展现了中超联赛的成长和不足。联赛并在职业联赛中体现《2013中超联赛价值报告》。 非专业”问题。
2013赛季,16支中超俱乐部中,只有广州恒大和辽宁宏运两家实现盈利。
2013赛季对于广州恒大来说无疑是成功的。 这支中超豪门球队不仅夺得中超联赛和亚冠联赛冠军,整个赛季还盈利8590万元。 可以说是名利双收了。
《2013年中超价值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16家中超俱乐部中,只有广州恒大和辽宁宏运两家实现盈利,其余14家均出现亏损。 大连阿尔滨和广州富力经营状况最差,投资均超亿元,但营收不足3000万元。
以高投入着称的广州恒大居然能够实现盈利,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对此,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总经理康兵算了一笔账,“门票1亿,场馆广告300-4亿,加上球队周边产品等销售,天河周边区域仅球场一项就能为俱乐部带来5亿元的收入。”
中超联赛总经理朱启林表示,对于广州这个千万人口的消费大城来说,“5亿并不算太多”。 但这几乎成为中超球队在收入方面唯一的正面例子。 虽然辽宁宏运盈利1795万元,但出售杨旭和于汉超两名国脚获得的转会收入达到4000万元,占俱乐部收入的70%以上。
本赛季,广州恒大、山东鲁能、北京国安、贵州人和在亚冠联赛上的总投入均已超过亿元。 四支球队总投资10亿元,占16支球队投资的一半。 除此之外,还有大连阿尔滨、广州富力、天津泰达,年投资额均超过亿元。 但即便投入如此巨大,天津泰达和贵州人和仍然没有自己的训练基地。 球员和教练住在酒店或体育场附近。
不过,原中国足协联赛部主任、中超联赛设计者郎晓农对于俱乐部的盈亏状况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俱乐部创造的无形资产难以估计。 “团队为股东公司带来企业商誉、品牌知名度等无形资产的增值,转化为资本增值、市场拓展、营业额和利润提升。 你不能只关注俱乐部的账面利润。”
2013赛季中超俱乐部总支出为18.8亿元,其中球员和教练工资占大部分。
据统计,2013赛季,中超俱乐部总支出达到18.8亿元,而收入为16.16亿元。 2.64亿元的损失仍然是职业联赛必须面对的问题。
从各俱乐部的支出来看,球员和教练的工资占了大部分。 尤其是广州恒大升入中超之后,中超球员的薪资水平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大量有成功经验的外籍教练来到中超中超盈利俱乐部2024,也带动了教练的薪资上涨。
2013年中超赛季,广州恒大球员和教练员的工资总额达到4.7亿元,而一支中游球队的支出约为5400万元。 2013年,各俱乐部转会费总额的71.8%用于购买外籍球员,国内球员转会费的28.2%主要集中在少数国脚身上,金额达到数亿元。
近年来,中超俱乐部加大投入的趋势日益明显。 虽然上赛季出现了1亿元的赤字,但这依然无法阻止俱乐部在2013赛季加大投入。 对此,北京欧讯体育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朱晓东表达了担忧,“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中国足球职业市场是否可持续?目前16家中超俱乐部有9家投资公司是房地产,一旦投资人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就会对俱乐部的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朱启林表示:“我希望俱乐部的运营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财务状况,能够实现盈亏平衡,最终能够盈利,而不是亏损,这是我最关心的指标。”
俱乐部的收入仍然主要来自广告赞助和门票销售,2013赛季票房占总收入的25%。
在甲联赛时代,俱乐部的收入主要来自整体冠名费和门票收入。 如今,收入方式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值得肯定的是,收入确实比联赛之初有了明显的增长。 1994年,甲A联赛的总票房和冠名费为4000万至5000万元。 2013年,中超联赛及中超俱乐部总收入为18.41亿元,其中中超联赛收入达到1.2亿元,给予各俱乐部的分红将不少于600万元,几乎是2012赛季股息的两倍。
这是中超联赛品牌价值复苏的直接体现。 CSL公司的收入更多地取决于CSL品牌的价值,其价值的实现存在一定的延迟。 因此,中超企业最应该重视的是维护中超联赛的品牌价值。
中超联赛复苏的迹象还来自于票房收入。 2013赛季,部分俱乐部提高了门票价格,但场均上座人数仍为2万人。 这一上座率在全球足球联赛中位列前八。
本赛季,票房可达到各中超球队总收入的25%中超盈利俱乐部2024,其中最大的收入来自广告赞助,占比63%。 参考欧洲成熟联赛的例子,健康的俱乐部收入状况应该是电视转播和门票收入各占俱乐部收入的30%,其他收入占40%。 因此,中超球队在收入的合理性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