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把“烧钱”的时代,中超的最大谜题

发布时间:2024-03-03 18:50:50 来源:jrs低调看高清直播

这几年,中超联赛不是很火吗? 为什么俱乐部现在处境如此艰难? 业内人士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中超在“繁荣期”并没有打造相关产业链,而是坐视不理。 当时留下的债务成为俱乐部无法承受的巨大负担。

中超参赛资格_中超球队资格_中超资格球队排名

01

薪资体系太不合理

高工资随便给,不量入为出

足球俱乐部主要由一线队、梯队和俱乐部办公室三部分组成。 其中,最大的一部分支出来自于球队一线队。 据知名调查机构(体坛情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赛季,中超球员平均年薪高达10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24万元),仅次于中超联赛。国际足坛欧洲五大联赛之一,世界排名第六。 少量。

在“烧钱”的时代,中超各俱乐部都习惯了给球员支付极高的工资。 顶级外籍球员的年薪为1000万美元至2000万美元; 普通外援的年薪为2300万美元; 国足级别的国内球员年薪可达800万至1000万美元; 中超国内普通一线球员的年薪基本在500美元。 万元起。 即使在中超联赛中担任替补,一两百万元的年薪也不是问题,甚至预备队球员也能拿到180万元的年薪。 德国《转会市场》中国区负责人朱毅曾透露:“为什么很多球员年过23岁了,仍然在中超预备队混日子?不想转业是因为工资高!”

中超俱乐部的薪资体系为何如此不合理?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中超俱乐部的运营从来不用考虑收入,工资取决于老板的心情。 也就是说,一个球员身价多少,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球员转会费是他身价的数十倍、数百倍,球员工资自然不断上涨。

球员们都是打工皇帝,但俱乐部办公室的员工却依然是普通的打工仔。 比如媒体部、粉丝部、业务部、视频部的员工月薪在8000元到2万元。 即使俱乐部里的每个人都可以分享获胜奖金,但待遇仍然有很大不同。 这种情况实在是不合理。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世界各地的体育赛事纷纷暂停,尤其是足球。 没有比赛,职业俱乐部就没有收入。 因此,降薪成为俱乐部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削减球员薪水。 2020年春天,西甲豪门巴塞罗那为了维持俱乐部的正常运营,直接将一线队的工资削减了70%,甚至向西班牙政府申请了《临时用工条例》。 最终,梅西、苏亚雷斯、格列兹曼等大牌球星不得不屈服,接受疫情期间只拿到30%工资的现实。 与巴萨一样,其他削减球员薪水的俱乐部还包括意甲联赛中的国米、尤文图斯、罗马等俱乐部,以及英超联赛中的曼联、阿森纳等俱乐部。 这是当时欧洲足坛的普遍现象。

中国联赛的情况则完全不同。 俱乐部完全依靠财团投资和运营,几乎没有自己的“造血”能力。 这也导致中超俱乐部的管理者基本没有量入为出的概念。 中超球员能否拿到高工资,取决于老板的主业是否可行。 因此,中超联赛是不折不扣的“老板联赛”——老板有钱,俱乐部就充满活力;老板有钱,俱乐部就充满活力;老板有钱,俱乐部就充满活力。 如果老板没有钱,俱乐部就会变成僵尸。

02

俱乐部运营纯靠“输血”

金源足球时代,产业闭环尚未形成

当老板们财力雄厚的时候,各种大合同都不是问题。 当老板们拿不出钱的时候,大合同立刻就成为俱乐部巨大的经济负担。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俱乐部如此艰难,宁愿结束呢?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没有收入。

一般情况下,职业足球应该是一个基本可以自负盈亏的行业。 一个健康的体育联盟可以通过品牌价值来支撑自己。 中超俱乐部则不同——花钱大手大脚,敢天价收购球员,随意给球员开巨额薪水——但俱乐部的广告费和赞助费却几乎不存在,而且票房、转播费大多处于亏损状态中超球队资格,周边产品基本卖不出去。

中超俱乐部唯一重要的收入就是联赛奖金和分红。 2016年至2019年的四个赛季,中超球队平均每年分红在60至7000万元,但对于俱乐部来说,仍然是九牛一毛。 某俱乐部前董事长曾表示:“与集团对中超俱乐部的投入相比,俱乐部其他方面的收入根本不成比例。”

过去,养活一支中超俱乐部要花多少钱? 2018年,河南建业(现河南队)整体支出8亿元,仅排名第12位; 2019年,北京人和由于母公司经营不善,预算只有3亿元,因此球队排名垫底。 一。 你懂的,中超花多少钱太夸张了! 预算少的俱乐部每年损失四到五十亿元,更多的俱乐部一年损失​​超过十亿元,甚至还有俱乐部一年损失​​二三十亿元。

从行业经济循环能力来看,中超联赛一直近似于零。 中超俱乐部完全依靠集团资金维持生计,这是中国职业足球的特点。 时至今日,中超俱乐部依然依赖财团投资和运营,自身的“造血”能力依然被忽视。

从收入角度来看,中超联赛恐怕不算一个产业。

所谓产业,就是必须能够与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闭环。 这是该行业创收的先决条件。 从2015年到2019年的五年间,中超各俱乐部基本都是纯投入建设。 尽管很快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这些资金很少流入相关产业链,其中75%的资金都用于支付足球费用。 团队薪资。

正是因为资金囤积在金字塔顶端,才导致了中超俱乐部无形价值远大于产业价值的现状。 以球衣广告为例。 很少有中超俱乐部出售球衣广告。 对此,中超球队北京人和(已解散)前副总裁表示:“不是我们不能在球衣上招募广告,而是我们花了这么多钱来支持球队,我们不妨很好地宣传我们自己集团的品牌。”

金元时代未能规范管理、形成产业闭环,是中超近十年来最大的遗憾。

03

不合时宜强行推广“中性名”

这只能算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所有投资者都在“赔钱又赚钱”,中超俱乐部的形象更像是一个企业广告牌或宣传载体,而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体育公司。 在这种无法对自身盈亏负责的情况下,集团更看重俱乐部带来的品牌效应。 然而2020赛季结束后,中国足协按照此前的时间表,强烈要求各俱乐部从2021年开始使用“中性名称”,即取消俱乐部的企业命名,所以现在有浙江队、河南队 球队等待。

在提倡“中性名”之前,某俱乐部前董事长曾表示中超球队资格,“如果俱乐部不能对自己的盈亏负责,母公司不能体现品牌效应,那么俱乐部在俱乐部内部的边际效用群体自然会继续减少。”

客观地讲,强行取中性名自然会伤害俱乐部老板的投资热情。 尤其是在业主主业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放弃足球俱乐​​部成为不少业主的首选。 毕竟中超俱乐部唯一的功能就是“尖叫”。 当“呐喊”功能也被剥夺的时候,俱乐部的存在价值就真的很小了。 因此中超球队资格,江苏苏宁虽然在2020赛季夺得中超冠军,但俱乐部更改“中性名”(江苏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解散。 数据显示,近三年,共有25家具乐部解散,其中中超俱乐部4家。

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俱乐部对其参赛资格产生怀疑,中国足协正在考虑明年重新开放球队冠名权。 许多专业人士对此表示反对。 德国《转会市场》中国区负责人朱毅表示:“20岁断奶的巨婴刚刚开始学会吃一些食物,奶头塞到嘴里。俱乐部需要用自己的大脑来寻找生存之道,别想着把乳头放进嘴里。”

《体坛周报》主编罗明表示:“俱乐部在无名时代积累了太多的债务,没有了这些如山的债务,江苏队、重庆队等很容易就能找到投资者。这也类似与‘中名’改革没有任何关系,而是金元的一个大病不是‘中名’。”

虽然“中性名”是在不适当的时候强行推行的,但随着中超联赛的没落,中性名最多只能算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个月,央视《足球之夜》报道称,从2019年到2023年的五年时间里,中超球队武汉三镇的投资者共为球队注入了13.14亿元——相当于一个家庭的资金。金元时代。 中超俱乐部每年的运营费用,但武汉三镇的收入却只有9250万元,不到总投资的1/13! 中超俱乐部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仍然是“无法对自己的盈亏负责”。

数据源

德勤、体育情报、转会市场、中超联赛、中国足协、中超俱乐部、倾城体育等

策划:罗云

协调人:新快报记者 梁宇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迪

制图:廖木星

相关足球新闻

声明:jrs低调看高清直播是一个体育导航,所有直播和视频链接均由网友提供,并链接到其他网站播放

©202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jrs低调看高清直播 版权所有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