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者看到《拜仁,财富的致命弱点》的标题时,脑海中是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与以往不同的是,作者不再将文章标题放在开头,也不再在点击进入文章之前询问大家“看到拜仁你会想到什么?” 因为目前强大的拜仁似乎并没有多少。 阿喀琉斯之踵。
笔者也承认,与其他豪门相比,拜仁的阿喀琉斯之踵并不那么紧迫或致命。 不过西甲球队标志,“新宇宙小队”并没有强大到没有缺点的地步。
这个“致命弱点”很特别。
拜仁慕尼黑 - 稳定维护的影响
你还记得拜仁头号球星里贝里的续约争议吗? 而现在曼朱基奇和克罗斯的续约又遇到障碍了?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财务状况良好的拜仁队球星续约却如此困难?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笔者打算从一款著名的足球经理游戏中的两个实验开始。
我不记得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玩这个游戏的。 我规定一线队的25人阵容必须有一个主题。 例如,他们都应该是自己青训的球员,或者都是同一国籍的球员。 作者一般要求自己在3季之内达到这个目标。 最初的原因是我玩这个游戏太久了(这个游戏从2006-07赛季开始,我从2006年就开始玩了),我开始想一些新的东西。 然而,笔者却有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第一个实验中,作者使用了米兰,目标是让阵容完全意大利化。 当时米兰拥有最多的意大利人,尤其是最多的意大利国脚。 由于意大利球员大多留在意甲发展,我所用的米兰当时还处于鼎盛时期,球星年龄也较大。 例如,像卡卡这样的外国球员可以卖到数千万美元。 因此,笔者有能力购买其他意甲球员的高价产品。 球队聘请了主力球员。 笔者观察到,被笔者挖走的球队(尤其是佛罗伦萨和巴勒莫)都会将笔者给出的转会费多元化,从国外购买3-4名球员,导致第三赛季外籍球员大量涌入。 进入以来,联赛竞争激烈,笔者无力分心欧冠,甚至其他意甲球队在欧洲比赛中的成绩也并不理想。
这样的情况,像不像如今外援涌入的英超吗? 是不是像早年的德甲那样,拜仁不断高价挖角国内球员,导致竞争激烈,拜仁的领先地位受到动摇?
在第二个实验中,作者使用瓦伦西亚,目标是阵容全部是西班牙人。 关键的交易发生在第二个赛季的夏天:马竞以5400万英镑的价格将顶级球星托雷斯卖给曼联,并用其中的4000万资金直接买断了我队的华金。 因为这笔资金,笔者低价购买了其他西甲球队的5名球员。 其中略伦特、纳瓦斯等都是原队的主力球员。 高价引进的就是第三赛季夏天还在利物浦的阿隆索。 结果到了第二个赛季,由于笔者对西甲的“掏空”,皇马依然没有恢复元气。 笔者西甲联赛的对手只有巴塞罗那。 第二个赛季,他获得了西甲亚军、欧冠亚军和国王杯冠军。 本赛季夺得西甲联赛冠军。 至于被笔者掏空的球队,低廉的转会费根本不足以弥补主力球员的流失,所以这些球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低价掏空一国联赛,又流出大量资金在国外买巨星,是不是像近几年的西甲? 是不是像拜仁从2007年开始高价引进国外球星,最近又在对阵多特蒙德等德甲球队时“乘势而上”?
“规划”德甲联赛
拜仁慕尼黑拥有70%的德国球迷,是德甲联赛无可争议的垄断者。 拜仁的一举一动,对自身、德甲乃至德国国家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你可以看到拜仁在国内高价挖走了其他球队的主力球星。 在其他球队经历了短暂的阵痛后,德甲因为拜仁提供的资金,已经竞争激烈了好几年。 2007年夏天,拜仁决定调整转会策略,先后引进托尼、里贝里、罗本等外籍球星。 这提高了其实力并提高了其在德甲联赛中的知名度。 不过,拜仁并没有“便宜”的对手。 即使是头号竞争对手多特蒙德,近两年拜仁也“乘势而上”,尤其是莱万多夫斯基在今年夏天合同到期时自由转会,更是不花一分钱的死敌。 拜仁在德甲的垄断地位让他们保留了大量的体力,能够应对激烈的欧冠联赛。 最好的证明就是他们四年内三次杀入欧冠决赛并最终成功夺冠。
里贝里和托尼的到来标志着拜仁正式调整转会策略
目前拜仁阵容配置合理,主力球星正值黄金岁月,青训人才辈出; 在业务上,与安联等多家大公司合作西甲球队标志,收入稳定且巨大; 财务方面,他们稳定,薪资支出合理。 转让费支出谨慎。 可以说,在所有豪门中,拜仁确实是最健康的,兼顾各方面,真正做到了平衡。
注:平衡。
拜仁的成功也带动了德甲乃至德国国家队的发展。 当拜仁开始挖角国内球员的时候,德国国家队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干旱时代。 随着拜仁挖角带来的资金以及德国青训的加强,大部分德甲球队都走着“低价外援+本土/青训”的组建路线。 在经历了短暂的伤痛之后,德甲球队已经完全康复。 甚至因为拜仁挖走了主力球员,德甲球队也开始使用本土和青训球员,德国国家队也出现了人才爆炸。 有趣的是,2004赛季依靠青年队夺得德甲亚军的斯图加特,有一位从拜仁本土青训借来的球员——现任拜仁德国国家队双队长拉姆。
现任双队长曾是斯图加特的租借球员。
然而,拜仁的成功究竟是策略的结果,还是仅仅是无奈之举?
严格限制
当越来越多的外资涌入英格兰、西班牙、法国等国家的联赛时,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种情况在德甲联赛中几乎从未出现过?
你可能不知道德甲有严格的财务审查制度。 就像德国民族的严谨一样,它对所有德甲球队都有各种限制。 新赛季开始前,各队必须缴纳一部分押金。 为了获得联赛许可证,俱乐部必须提交球队的预算和支出,并证明球队财务状况良好。 俱乐部债务水平和球员工资受到严格监管。 在股权方面,直到20世纪90年代,所有德甲球队都是100%由会员持股。 后来德方觉得球队100%球迷持股过于保守,会大大削弱德甲球队在欧洲赛事中的竞争力。 因此,德甲实行著名的“50+1”规则,即俱乐部成员至少拥有俱乐部50%的股份,再加上1%的决策权。 这些措施极大地阻碍了外资的流入。
从收入上看,我们甚至可以看出德甲为何无法吸引投资者。 收入来源基本离不开三大来源:比赛日收入、电视转播收入、商业收入。
从比赛日收入来看,安联球场的容量约为7万人。 与阿森纳相比,酋长球场的座位数相差接近1万个。 由于两家具乐部的比赛日门票全部售罄,阿森纳的比赛日收入以 1 亿英镑位居欧洲之首。 拜仁呢? 实际上只相当于5100万英镑左右的一半左右。 造成这一差距的因素之一是主场比赛的数量。 像阿森纳这样的英超球队,一个赛季踢38场英超比赛,其中一半是主场,即19场,加上欧冠小组赛主场3场,淘汰赛至少1场主场,以及国内比赛杯赛,通常为27场比赛。 最低金额。 那么拜仁呢? 通常大约有23场比赛。
差距有4场那么大? 显然不足以解释。 真正的原因是票价。 去慕尼黑观看德甲比赛。 最便宜的票价为12欧元,平均票价仅为20欧元。 英超联赛的低价门票一般在30英镑左右,几乎是德甲联赛的三倍。 英国媒体批评,高昂的票价让很多铁杆英超球迷望而却步,尤其是年轻球迷。 然而,无论票价多高,几乎每个英超球场仍然爆满。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是所谓的需求低弹性。 也就是说,无论调价幅度有多大,消费者数量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在需求弹性如此之低的情况下,英超俱乐部,尤其是需要偿还债务的阿森纳,最多只能追求利润最大化; 最坏的情况是,他们在欺骗粉丝。 另一边的德甲联赛一直限制着票价的上涨。 包括拜仁、多特蒙德、沙尔克04等球队都控制了一半的季票,以确保每场比赛50%的门票是大众买得起的。 这是文明制度,但也变相限制了收入。
拥有7万个座位的安联球场并不意味着它能为拜仁带来最多的收入
我们来谈谈转播收入。 德国有很多免费广播电台,竞争也很激烈。 直到2012/13赛季,德甲联赛的平均年转播收入为每年4.12亿欧元。 英超联赛又如何呢? 年电视收入为12亿英镑,2013/14赛季将增长30%。 具体到俱乐部来说,拜仁如果夺得德甲冠军,只会获得2000万英镑。 切尔西夺冠时获得了5000万英镑的奖金。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阿森纳战绩不佳,电视转播收入仍能比拜仁多赚1400万英镑。
拜仁基本上是靠欧冠表现来赚取收入。 2012/13赛季,拜仁获得了近7000万欧元的电视转播收入。 2009/10赛季,杀入决赛的拜仁还获得了4490万欧元的电视转播收入。 2008/09赛季,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被淘汰的拜仁的欧足联电视转播份额达到了3460万欧元,这已经是所有欧冠参赛球队中第二高的了。 得益于庞大的德甲市场,他们拥有欧冠中最大的电视转播权份额(2150万欧元)。 不过,也正是因为其他德甲球队在欧冠中表现不佳,拜仁才能够拿到如此大的份额。
读者看到这里,是不是开始明白拜仁为何千方百计想要称霸德甲了?
商业收入是拜仁如此富有、能够挥霍的原因。 5.9亿欧元的商业收入,与阿森纳的5650万欧元相比,足足多出了1.02亿欧元。 1.02亿欧元是什么概念? “大亨”曼城的收入。 与全球收入最高的皇马、巴萨和曼联相比,商业收入分别为1.39亿、1.12亿和8220万欧元。 就商业收入而言,拜仁确实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
然而,这种依赖多家公司赞助的模式看似健康,但更有可能形成垄断。 同属德甲联赛的汉堡,总收入为1.46亿欧元。 也就是说,仅从商业收入上来说,拜仁就“杀死”了汉堡。 这并不难理解。 如果你是国内老板,你就会选择。 自然是国内最大的公司给你推广。
该球场的命名者安联也是拜仁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
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拜仁在德甲联赛中拥有垄断地位。 由于德甲联赛的严格限制,只要有一支球队取得领先,其他球队就基本无法追赶。 因为即使是追赶的唯一方法——大量资本注入——在德甲联赛中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因此,除非垄断者愿意消耗资源,否则垄断只会变得更糟。
被困在里面和外面
还记得笔者在上一篇文章开头提到的续约问题吗? 而拜仁为何要挖角国内球星呢? 这其实是拜仁的无奈之举。
在内部,德甲有严格的薪资限制。 德甲球队的收入与工资比率维持在50%或以下。 别忘了,上一篇文章已经分析过德甲联赛的收入是如何有限的。 也就是说,即便是拜仁也不能随意开出高工资。
外部方面,拜仁正面临通胀浪潮。 你还记得在《富有的枪手第二部》中,作者提到了阿森纳面临的足球界的通货膨胀吗? 受到限制的拜仁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 情况就像你把钱存到银行一样无奈,但由于条款和条件,比如银行要求最低存款额,你不能随便取出来(坦白说,拜仁就是变相的“七”)存款利息”)。 从世纪之交开始,拜仁就面临着两波通货膨胀:意甲联赛数以千万计的疯狂买家和皇马银河战舰的建设。 拜仁如果想买巨星,自然是搬到国内,避免浪费钱。
拜仁的领导地位因无奈“注资”重振德甲而开始动摇。 然而阿布的到来切尔西和巴萨二线球队的崛起又带来了一波通胀。 与此同时,国内竞争也因他自己的“注资”而变得更加激烈。 拜仁此时的重点是那些尚未进入豪门俱乐部但拥有顶级品质的外籍球星。 里贝里、托尼、被踢出“皇马超市”的罗本,总共只花了2000万欧元左右。 引进这些国外“廉价”球星就再合适不过了,既在预算之内,又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又不占国内对手的便宜。
随着多特蒙德的崛起,拜仁当然能够击败这个国内最大的对手。 原因? 拜仁根本无力支付高薪来留住球星。 2010年里贝里续约,与皇马传闻一年的绯闻暂时告一段落。 不过,里贝里当时的年薪是1000万欧元。 至于曼朱基奇和克罗斯为何未能续约? 克罗斯的年薪为450万欧元,据传皇马开出1200万欧元……
莱万多夫斯基:“再见……”(设计对话)
事实上,这就像一个公司。 支出受到严格限制,薪资预算只能提供一定数额。 但劳动力市场稀缺,同行争人,薪资水平自然会提高。 阿森纳也可以先开出高额工资,然后出售海布里地产项目来收回收入。 就连拜仁的收入和支出也要经过德甲联赛的审核。 所以也不难理解,在拜仁的一些关键时刻,没有人能像C罗、鲁尼、范佩西那样改变局势。 原因也很简单。 这些级别的明星需要多少薪水?
这就是拜仁面临的无奈,过度严谨带来的无奈。 创业难,守业更难。 别说是发展,就是维持稳定,我们也要不断面临冲击。
极端平衡
首先,平衡并不是一件坏事。 但过度的平衡会导致高水平达不到、低水平达不到。 过于平衡、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读者可能会问:上一篇《皇马,豪门的致命弱点》,作者不是说皇马很极端吗? 你还记得上一篇文章的副标题是什么吗? 根本原因是“不平衡”。
这就是作者提出的重点:极端,能否同时平衡?
极端和平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是两个完全冲突的概念。 甚至很多成功人士都掌握了这种极端之间的平衡。
平衡的生活或许是很多人所追求的。 谁不想拥有这一切? 我有工作,我有休息时间,我有健康,我有时间和朋友吃饭聊天,我有时间去旅游等等。但是,谁都知道,生活不可能那么理想! 一定要和朋友一起吃饭,吃喝玩乐都很开心。 你有可能健康吗? 如果你必须工作,你可能无法经常做你喜欢的事情。 平衡的生活往往意味着半桶水。 各方面都有一些成绩,但又感觉什么都没有取得。
极端的情况又如何呢? 花时间在某件事上,自然会带来不断的突破。 相信大多数网友都有玩电子游戏或者网络游戏的习惯吧? 当你沉迷其中的时候,你是否曾经忘记吃饭、忘记喝水,或者不想睡觉,只是为了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关卡? 这是不是像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一样,沉迷其中,完全忘记了最基本的健康?
然而,笔者不得不问:两者就不能平衡吗?
作为一名电子游戏玩家,为什么不能照顾好自己的学习和健康,每天玩2个小时左右,闯过一关又一关呢? 如果你想和朋友一起吃喝,为什么不每月只吃喝一次,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呢? 如果你必须工作,你为什么不能安排你的业余时间致力于你自己的兴趣呢?
德甲的严格限制本来是一件好事。 然而,在限制方面,他们是否与时俱进了呢? 很明显不是。
为什么每年都要收支平衡? 假设你已经存了5年的钱,一年里你花掉了你存的钱的大约60%。 只要以后能保持收支平衡,为了以后的发展着想,如果一年只亏钱,有什么问题呢? ? 就好像每个人都工作了5个月,每个月只找到几周的时间去旅行。 成本巨大,那一个月就是“亏”了。 不过,如果你在前5个月里存了钱,你的月收入就足够应付未来了。 支出,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某个时期多花点呢?
就薪资比例来说,为什么一定要50%呢? 就好像一个老板一个月收入2万元,固定开支有4000元,还有1万元用来发工资。 但他的同龄人却在抢人。 由于他的公司利润为6000元,按照规定只能将收入的50%用于工资开支。 他明明可以少赚点,给员工加薪,但他却因为这个规定而放弃。 拿出老板和员工双赢的方案,这不是很不合理吗?
正如作者在皇马文章中所说:任何事情走极端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过于严谨看似考虑到方方面面,但如果方方面面都受到严格监控,偏执到与世隔绝的地步,这不是一种极端吗?
极限的极限
一支球队的阵容基本上离不开三大部分:巨星、实用型球员(作者将他们称为“中产”)、青训。 之前写的三巨头中,巴萨是巨星+中产,青训被忽视。 ; 阿森纳是青训+中产,留不住巨星; 皇马是“齐达内+帕文”巨星+青训,赶走中产阶级。 相对来说,拜仁是比较均衡的,三方面都兼顾。 不过,说到巨星,拜仁还是欠了一点球星的。
这并不难理解:电视转播规定必须免费转播一定数量的比赛。 电视台自然把目光投向了更受欢迎的英格兰和西班牙联赛。 德甲联赛的曝光率不如英格兰和西班牙联赛,对于顶级球星的吸引力自然就减弱了。 即便是现有的恒星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也是有限度的。 永远记住,对于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公司的“品牌”来说,你能拿到多少薪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为公司做出多少贡献。 “品牌”的贡献自然是人气带来的巨额收入。 这也是上面提到的C罗、鲁尼等人能拿到如此高工资的原因之一。 遗憾的是,由于德甲联赛的严格限制以及外部疯狂的通胀环境,拜仁能够培养出里贝里这位欧洲最好的球员,可以说是造星的极限。
在球星位置上造星困难的时候,拜仁做出了一个我认为相当聪明的决定:在主教练位置上造星,引进了曾经称霸欧洲的巴萨六冠王主帅瓜迪奥拉。 有谁知道瓜迪奥拉的薪水是多少? 年薪1700万欧元,也就是周薪32万欧元,比任何拜仁球星的薪水都高。 如此高的薪水,瓜迪奥拉自然有他的价值。 签下瓜迪奥拉不需要转会费。 事实上,它变相节省了一笔开支。
过去,拜仁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希斯菲尔德和海因克斯两位老帅带领。 马加特和范加尔只停留了很短的时间。 为了俱乐部的长远发展,是时候引进一位年轻教练了。 这位少帅请来了一位西班牙人,显然是为了营造一种不同的文化。 在欧洲越来越技术化的今天,一个战术意识很强、在技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教练,不仅可以整合德国和西班牙的优势,甚至可以用来打造青训。 因为大家都知道,拜仁的青训一直缺乏技术型球员。
作为世界上薪水最高的主教练,瓜迪奥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被认为是限制中的一种极端做法。 再加上之前国内的挖角,掏空德甲,全力进攻欧冠,确实,拜仁在这样的受限情况下,其实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 确实,拜仁一直没有多少选择。
在德国,已经有声音表示,德甲的严格限制限制了德甲球队在欧洲的发展。 作为德甲无可争议的老大,在国内外取得统治地位的同时(截至发稿,拜仁已提前7轮赢得德甲冠军,并再次进入欧冠半决赛)西甲球队标志,又如何能在称霸欧洲的同时重振德甲,从而提升自身,形成积极的循环,拜仁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维稳必然面临持续冲击。 想要突破,首先要稳。 极端平衡或许不是出路。
后记
在这篇关于皇马阿基里斯之踵的文章中,作者可以说他见过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作者在七球地上发表了4篇文章,有的受到一致好评,有的受到一致批评。 从评论中,作者基本上可以看出赞扬和批评的原因。 这确实是第一次,皇马的言论出现如此巨大的分歧。
从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看了一半文章就看不到主题了,有的人看了第一句就说作者只是在补,立马就不看了,还有的人觉得管理政策和更衣室文化都是牵强的。 笔者确实觉得奇怪。 文章里不是一直提到“不平衡”这个主题吗? 关于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的描述,其他文章是否用“上瘾”来形容? 我提到的致命弱点,是的,与管理政策和更衣室文化息息相关,但我想表达的致命弱点不就是“不平衡”吗?
当大家读到这篇拜仁文章的时候,你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吗?
富有俱乐部的致命弱点系列。 当我第一次把这个想法告诉七秋地的编辑时,他担心题材会太大? 其实你从文章中,特别是从每篇文章的第一个副标题中看到了作者的思维方式吗?
两个字——根。
每个团队都会有自己的问题。 而且,通常有不止一个。 就像每个人一样,我们每天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 但很多时候,只要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解决了最紧迫、最核心的问题,其他问题自然就解决了,甚至不药而愈。
那么问题来了:核心问题真的那么容易解决吗? 探究每个富裕家庭的核心问题,是《富裕家庭的致命弱点》系列的核心价值。
《豪门家族的致命弱点》系列自推出以来就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关注。 作者从写作过程和大家的反馈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此,再次感谢大家。
如果您想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