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中超预备队比赛继续进行,恒大预备队对阵鲁能预备队。 比赛中,恒大预备队的王俊晖与司徒华龙发生了打斗。 据报道,上半场比赛第35分钟,两人因防守处理发生冲突,随后开始发生身体冲突,并在场上直接互相殴打。 双方球员及时围拢,裁判也出示红牌平息冲突。
事实上,预备队联赛中的战斗多年来一直是这项运动的标准特征。
2016年7月22日上午,石家庄永昌与上海申花预备队的比赛中,申花预备队主帅范志毅斥责球员用上海话说话,并与永昌球迷发生冲突。 场面一片混乱。
事件起因是申花预备队主帅范志毅在比赛中用上海话训斥球员。 随后有石家庄球迷对范志毅喊道:“说普通话!” 脾气暴躁的范将军闻言,道:“你懂普通话吗?” 这一来自空中的挑衅立刻点燃了场上的导火线中超预备队比赛,两队球员围拢上来,互相推搡。
2016年7月31日,青岛中能预备队与武汉卓尔的比赛中,武汉卓尔两名中卫发生“内讧”,随后打架,被主裁判吴丽英红牌罚下。 随后,裁判吹响哨子要求武汉卓尔开球后,武汉卓尔的门将坐在球门前,其他几名球员坐在中圈附近,延迟开球。
按照双方约定,比赛时间是上午10点,但不知什么原因,武汉卓尔将其记录为上午9点30分,因此他们在上午8点50分左右到达比赛场地,当裁判和青岛中能根据时间到达球场,武汉卓尔因比赛时间问题与裁判发生冲突。 武汉卓尔也提出缩短比赛时间,但被主裁判吴立英拒绝。
2016年10月27日,在延边富德与石家庄永昌的预备队联赛比赛中,两队球员发生冲突。 由于他们追赶对手并愤怒地踢球员中超预备队比赛,裁判在比赛中一共判罚了3次犯规。 一张红牌最终结束了这一事件。 除了场上的球员们拼抢之外,由于是预备队的比赛,场边的很多球迷和工作人员也参与其中。
除了打架之外,预备队里还发生了层出不穷的怪事。
2017年8月20日上午的中甲预备队比赛中,梅州客家主场迎战杭州绿城。 比赛仅进行了55分钟就匆匆结束。 随后,网友@浙江绿城足球报在微博上吐槽,称是因为裁判陈灏着急赶飞机。
在预备队联赛中,比赛时间减少到70或60分钟是很常见的。 预备队对阵恒大的一场比赛,由于对手要赶飞机回来,比赛时间被缩短到45分钟。
在武汉卓尔与深圳红钻的一场预备队比赛中,原定于10点进行的对决被提前到9点,仅仅进行了75分钟就结束了。 可见,不领薪水的裁判员并不太重视自己的工作。
2017年8月21日,亚泰队主场对阵权健队的中超预备队比赛中,权健队提交的比赛名单中只有12名球员。 除了首发11人之外,替补席上就只有1人。 。 根据亚泰官方提供的比赛名单中超预备队比赛,沉祥福领衔的权健预备队只有一名球员坐在替补席上:替补门将石猛。
很多一线队教练不太重视预备队比赛,不参加的也有很多,但这绝对不包括深圳红钻前主帅特鲁西埃。 有一次,车开动后,深足队员发现特鲁西埃并不在车上。 特鲁西埃赶时间,打不到出租车,只能骑着摩托车赶往球场。
在预备队比赛中,后卫打中场、守门员打前锋的故事时常发生。 最鼓舞人心的当然是广东日之泉球员蔡景源,他在预备队担任翻译,然后从预备队升到一线队。 去年客场对阵石家庄君豪的比赛中,蔡敬源甚至在中甲联赛中取得进球,并以一球成名。
河北中基预备队对阵青岛海牛的比赛中,董方卓出场整整迟到了20分钟,导致球员短缺的中基队以少打多。 不仅如此,董方卓还对对方球员和球迷产生了不满,导致场面失控。
曾执教天津泰达预备队的高飞说:“有一次我们客场对阵深圳队,三个球场的裁判连如何判越位都不会,他们让我给他们解释一下。”球越位了,该怎么办,吹。结果裁判向我敬礼,表示感谢……”
2015年5月17日,申鑫与富力的预备队比赛因天气原因改期。 5月18日,上港队与恒大队的预备队比赛上演了7对11的奇观。 最终,上港一人因伤离场,裁判以0:3宣告比赛提前结束。
奇怪的预备队联赛
预备队联赛不对外开放,比赛新闻无法及时转播。 由于资金、时间等原因,参赛队伍和裁判员更是疲惫不堪。 于是,预备队联赛频频上演离奇场面也成了常事。
中国预备队联赛始于2002年,一开始采用分段赛制,以18岁左右的年轻球员为主力。 27支甲级球队中,共有24支俱乐部参赛。 。 云南红塔夺得首届冠军。
2005年,预备队联赛与U19青年联赛合二为一,一度销声匿迹。 但经过一番努力,预备队比赛很快恢复,并开始出现以总分决出冠军的模式。 到了2009年,预备队比赛再次暂停,有人建议需要继续改革,比如引入主客场赛制,让预备队队员感受到更多的竞争感。
2010年预备队联赛有了新的变化,比赛虽然仍采用赛会制,但取消了年龄限制,中超、中甲俱乐部可以自由报名。
2011年,中超联赛将预备队比赛移至一线队比赛后一天,正式实行主客场制。 联赛赛程以中超联赛赛程为准,在每个中超联赛比赛日的当日或次日举行。 还有30轮比赛。 按照规定,双方每场比赛可报名20人,换人名额为5人。此后,中国足协将新的预备队联赛引入中甲联赛,并时不时进行一些小修改。
2018年预备队联赛,规定每场比赛必须派出5名以上的U23球员出场。
中甲的预备队联赛甚至比中超联赛更不规范。 很多中甲球队连青训梯队都没有,所以只能上一些没有在队里踢过球的球员。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中甲球队都是小本经营,有些俱乐部甚至连参加中甲联赛都举步维艰。 现在他们还要照顾预备队的开支,这相当于增加了额外的运营成本。
团队游戏一般有18人,带队出局时会多加2人。 教练组大约有7人,加上负责总务的工作人员。 一支30人的球队就能应付,那么打客场就要9万元。 如果引进预备队,客场费用将增加1/3。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球队都在想方设法减少预备队的出行费用,比如安排第二天去客场比赛、入住劣质酒店等。 除了费用之外,预备队比赛的地点和时间也很尴尬。 有些预备队比赛场地距离一线队场地较远。 另外,比赛通常在上午10点左右举行,很多球员都要提前2个多小时起床。 有时我们甚至必须在六点之后天黑上路。